找到相关内容523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

    ”成就“殊胜之因”。什么是殊胜之因呢?《圆中钞》又云:  已闻妙法,深悟圆理(即中道实相之理),以起圆宗,如此力用,圆融无碍。了事乃即理之事,理乃即事之理,是以一心持名时,事一心可也,事理即一心可也。...外之事?《妙宗钞》云:  法界圆融不思议体,作我一念之心,亦复举体(即此—念心)作生作佛,作依作正,作根(能观)作境(所观)。一心一尘至极微,无非法界全体而作,既一一法全法界作,故趣单一即是圆融法界全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0354778.html
  • 〈王维诗中的华严世界〉(中)

    慈孝奖学金得奖论文-〈王维诗中的华严世界〉(中)   花莲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班二年级 释修畅  肆、王维诗歌的华严世界  佛家将世界分为器世间、有情世间、正觉世间。  华严世界是一圆融无碍,... 一、“圆融无尽”宇宙生命之光  华严经云:  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周匝围绕,纯一清净,佛号福德相光明。  此一一世界中,一切世界,依种种庄严,递相接连,成世界网。于华藏庄严世界海,种种差别,周遍建立...

    释修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2069289.html
  • 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体系(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之六)

    圆融无碍引证解释,可以说是依据真谛三藏所说而来。对于法相教理,即由《起信论》思想,融会于“如来藏缘起说”以导入真谛三藏的摄论体系。   法藏大师对于因缘论即“种子说”,乃依智俨大师的缘起说为理论...门:从空间上看,一切诸法似乎有广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,但在事事无碍的境界,其广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,通过相即相入的媒介,可以圆融自在而无障碍。   ⑶、多相容不同门:此是从一切法的作用而言。所谓多中有一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0788568.html
  • 略论天台佛学的“叁一”实相观

    把慧文的“一心叁观”与《法华经》圆融思想相结合,立“定慧双开”的圆顿之旨。智者大师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,创立天台佛学。   天台宗的佛学思想集中他体现在“一心叁观”、“叁谛圆融”、“一念叁千”等典型的...恍然大悟,悟出了“一心叁观”。这一悟既开龙树之道(源於龙树的《大智度论》、《中论》),又使天台“法门转改”(一心叁观统摄天台教观)。   智者大师又进一步将叁观扩张为叁谛,把双遗中翻转为圆融的中道,把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4843227.html
  • 五台山僧人对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——“华严三圣”的滥觞

    智德,普贤是因位的行德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:一、总别关系,二、主伴关系,三、因果关系,四、体用关系等等。  华严四祖澄观国师继承发展了李通玄的这一三圣思想,在其《三圣圆融观门》中,开宗明义地说:  三圣者...各自圆融,二、二圣法门互相融通”。  所谓“二圣法门各自圆融”,就是说文殊的信、解、智三事融通;普贤的理、行、体三事涉入。这是因为,由信才能成解。有解无信,徒增邪见。有信无解,也是无明。只有信解真正,...

    崔文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468435.html
  •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

    禅宗诗歌表达了独特的禅悟体验,其审美境界范型是一切现成现量境、能所俱泯直觉境、涵容互摄圆融境、随缘任运日用境。现量境触目菩提,不容拟议;直觉境水月相忘,空明澄澈;圆融境珠光交映,重重无尽;...未见四祖时“如月在水”,既见之后则“如水在月”《五灯》卷6《晖禅师》。 “水在月”时的“月在水”,较之“月在水”时的“水在月”,能所双亡,圆融互摄,是高华澄澈的审美境界。 三、珠光交映的圆融境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446910.html
  • 别教中的圆教--华严宗

    三乘,一乘通三乘,因此称为“别敌一乘圆敌”。此圆敌的境界是大觉大悟的世界,印“莲花藏庄严世界”,也是“一真法界”、“海印三昧”之世界,是“性海圆明、法界缘起,无碍自在。一郎一切,一切印一,主伴圆融,故...晃卢舍那佛,成了万德圆满的果体的因行譬喻为华,开演因位的万行,以严饰佛果的义,叫做佛华严。”(注三)故“佛”所大悟大觉的“一心法界”,是为“别敌一秉圆敌”之特色,以下分述此法界圆满、圆融无碍、深广如海之...

    林炳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363931.html
  • 当前中国佛教及其他宗教及其发展之趋势

    ,宗 教总是要宣传自己排斥异己的,否则它就不能独树一帜发展自己,取得自己独立自主自尊的 地位。适应性就是调和性,也可说相对的圆融性,宗教为了保存自己,就要与现存的社会相 适应,调和与社会的关系,否则就不能适应生存保护自己。这两种相反相成的特质,形成了 宗教自己对立统一的内涵。这一现象,佛教并不例外,中国佛教不在例外,其他宗教也不例 外。从佛教来看,这正是诸法实相义。佛教认为,诸法实相,是互相圆融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561301.html
  • 释惟觉:“和谐世界 众缘和合”论坛发言稿

    无我,无我则无争,无争就能与万物和谐共处。尤其“华严宗”阐明的法界缘起,以“十玄无碍”、“六相圆融”,将诸法同中有异,异中有同;一即多多即一,相即相入;“圆融不碍行布”与“行布不碍圆融”的本质说得最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0252437318.html
  • 吴立民:中国佛教文化的“三世”与二十一世纪的十大工作

    佛教文化的十大工作  佛法贵在当机而不为机所转,中国佛教往何处去?就是佛教如何当现代之机而不为现代化所转的问题。现代之机就是在多元文化之中如何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,所以佛教当现代之机就要圆融出世以入世,走建设人间佛教的道路。对内要圆融大小乘,圆融显密教;对外要圆融真俗谛,圆融世出世法。法法圆融而又法住法位,这就是圆满的结合。圆  融大小显密,就要四众和合,律基十善,禅为法本,性明中观,相显唯识,教尊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2841155.html